後疫情社會中的教育福祉、參與及未來全球視野及本地倡議
2023年12月8日至10日
下載會議手冊
介紹
前言
香港教育研究學會暨亞太教育研究學會國際會議是亞太乃至全球教育研究人員及教育工作者研討交流的重要場合。透過線上平台,本會議將促成一場無邊界和充滿活力的國際盛事,激發來自世界各地與會者的靈感與交流。
本會議為廣大研究人員、學者、青年學者、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及研究生提供以下機會:
-
結交志同道合和不同興趣的朋友和同工
-
建立一個由研究人員和從業者組成的群體
-
支持青年學者和研究生的專業和學術發展
-
聯繫潛在合作者、出版商或投資者
-
開拓研究視野及發現新機遇
-
提高知識敏感度並加深專業承諾
正如今年會議主題所提倡,會議的線上平台將造就機會讓參與者就一些當前和緊迫的教育議題進行對話和交流。題目包括(但不限於此):具包容性和公平的教育、數碼鴻溝、幸福感、性別和政策、從學前到專上教育、價值觀、公民和生命教育,以及學校領導人和教師在後疫情時代教育格局中的角色。
今年,大會主辦方很榮幸邀請到五位全球教育領域的代表人物作為本會議的主題演講學者— 葛文林(A. Lin Goodwin)教授、許美德(Ruth Hayhoe)教授、李榮安教授、Maria Manzon教授以及 Simon Marginson教授。(按姓氏英文字母序)
主題
今年的主題是「後疫情社會中的教育福祉、參與及未來:全球視野及本地倡議」。
歡迎各位提交與以下副題相關的論文或專題討論會提案:
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
比較教育和國際教育
-
教育創新
-
課程、評估和教學法
-
幼兒教育及照顧
-
教育成效和改進
-
教育領導、政策和改革
-
教育研究和教育政策制定
-
教師教育與發展
-
青少年研究和非正規教育
-
高等教育和終身學習
-
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 (STEM)
-
精神健康、幸福感及教育
-
公民和公民教育
-
讀寫能力和語言
-
體育及運動教育法
教育中的容斥
-
種族、民族和多元性
-
宗教、價值觀和生命教育
-
教育研究方法論
-
性與性別
-
社會正義與平等教育
-
社會文化理論與教育
-
大自然、戶外學習與遊戲
-
特殊教育需求和融合教育
-
教育哲學
-
連通性和歸屬感
新冠肺炎的影響
-
數碼鴻溝
-
健康和醫學教育
-
學習動機和學習參與
-
教育領導和政策
-
另類教育
-
家校社區合作關係
-
教與學
合辦單位
今年的主題是「後疫情社會中的教育福祉、參與及未來:全球視野及本地倡議」。
歡迎各位提交與以下副題相關的論文或專題討論會提案:
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
比較教育和國際教育
-
教育創新
-
課程、評估和教學法
-
幼兒教育及照顧
-
教育成效和改進
-
教育領導、政策和改革
-
教育研究和教育政策制定
-
教師教育與發展
-
青少年研究和非正規教育
-
高等教育和終身學習
-
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 (STEM)
-
精神健康、幸福感及教育
-
公民和公民教育
-
讀寫能力和語言
-
體育及運動教育法
教育中的容斥
-
種族、民族和多元性
-
宗教、價值觀和生命教育
-
教育研究方法論
-
性與性別
-
社會正義與平等教育
-
社會文化理論與教育
-
大自然、戶外學習與遊戲
-
特殊教育需求和融合教育
-
教育哲學
-
連通性和歸屬感
新冠肺炎的影響
-
數碼鴻溝
-
健康和醫學教育
-
學習動機和學習參與
-
教育領導和政策
-
另類教育
-
家校社區合作關係
-
教與學
會議籌委會
籌委會主席及副主席:
會長 張志強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副會長 袁月梅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會務秘書 徐澤邦先生, 香港大學
會員:(按筆劃排列)
張森烱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
葛文林教授, 香港大學
鄧希恒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
蘇詠梅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
蘇大衛博士, 獨立教育顧問
香港教育研究學會暨亞太教育研究學會國際會議2023
介紹
主題演講及主講嘉賓
論文徵集
會議日程
會議資訊
註冊
香港教育研究學會會籍
香港教育研究學會暨亞太教育研究學會國際會議2021
(852) 3943 0317